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在北京舉行,聽取國務院關于研究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和審議意見情況以及有關決議落實情況的報告。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
李干杰在報告中指出,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履職不到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等問題,2018年生態環境部先后7批次對29個地方政府和3個省級部門實施約談。
此外,2018年,分兩批對河北等20個省(區)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重點聚焦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公開通報103個典型案例,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7萬余個,基本實現地市督察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制度被嚴格實施。2018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罰款152.8億元,同比增長32%,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前2014年的4.8倍。四年來,全國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案件達11.4萬件,使環境保護法真正落地見效。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推進生態治理縱深的應有之義。
李干杰在報告中指出,生態環境部堅持將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入手,全方位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環境部組織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現場檢查發現 “散亂污”企業、工業企業環境違法等涉氣環境問題2萬多個,正在持續督促整改,2017年交地方辦理的3.89萬個問題全部整改完畢。
在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持續推進,1586個水源地 6251個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9%。黑臭水體整治專項排查繼續開展,36個重點城市中1062個城市黑臭水體中,1009個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比例達95%。
目前全國97.8%的省級及以上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推進行政村環境整治全覆蓋,2018年完成2.5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 。
在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方面,相關部門做好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全部70萬份農用地詳查樣品采集和分析測試工作。
李干杰表示,環境部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行為,掛牌督辦的1308個突出問題整改率達99.7%。
環境部堅定不移推進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同比減少46.5%,其中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量同比減少51.5%。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存在問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完成整改。
李干杰表示,2018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狀況繼續改善,完成既定的年度目標任務,超過“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 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8%、10.2%、10.8%。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全國地表水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1%,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
李干杰同時指出,隨著環境治理措施深入推進,越來越要啃硬骨頭,一些問題解決的難度在加大。部分 地區仍對傳統產業存在路徑依賴,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有的地方、有的領域環境治理基礎薄弱,工作難度較大,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李干杰表示,要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堅定堅決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澎湃新聞